跑马拉松,这事儿看似简单:你一边撸铁一边幻想自己是超人,一边喊着“我一定行!”结果比赛一到,Yeah,把什么勇气跑出来都变成了“肚子里的小鼓”敲得啪啪响。跑马拉松的人啊,实在是五花八门。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跑马拉松的“老司机”们,到底分哪几类?认清自己在朋友圈里的位置,别跑偏了哦!
之一类, 咱就叫“热血初心派”。这类人一开始就满腔热情,梦想自己成为跑步界的飞人,让朋友圈都为他点赞。他们网名通常带点奋斗或是“坚持不懈”的字眼,比如“挑战自我”、"冲鸭"、“某某的坚持”,你懂的。起点都特别漂亮,跑步时热血沸腾,鞋子新买的,装备都闪闪发光,仿佛穿上了“未来超级英雄”的战衣!不过,要是只看热情,转身就掉队的情况也屡见不鲜。毕竟,梦想的泡沫,挺容易破的。
第二类,咱们叫“突然变身专业派”。这些人看朋友圈专业范儿十足,基本上都是参加了几次马拉松、做了点体能训练,操的是跑步、营养搭配、补水秘籍。他们多半英语口语标准,健身房私教年卡花得比买葡萄还频繁。跑步的动作比谁都帅,配合动作一气呵成,就是自带“高端大气上档次”光环。不过,实际上他们也可能在赛场上拼命拼命,差点追不上自己的呼吸频率。多管齐下,挑战极限,谁说专业不愿意体验“跑步痛并快乐着”的疯狂?
第三类,叫“勇敢的“跟跑族”。这帮人呢,常常在朋友圈里“拉仇恨”,一边跑一边发状态:“今天跑了20公里,风雨无阻!”,其实心里早就萌生了“我一定要跑赢天上的云”的梦想。跑超长距离时,跟跑伙伴(或者说“群友”)就成了他们的神助攻。有时候,结伴而行能压住那点“跑死我”的小念头,但凡有三五个“跟跑族”,就能形成一种莫名的“人墙效应”。尤其遇到爬坡、遇到“看不到终点线”的时刻,自我鼓励与否,就是最能检验他们了。
第四类,可能最有趣——“地域文化派”。这类人物,各地跑法都不一样,北方的“扛锤子”风范南方的“温柔慢跑”,甚至还有“乡村跑团”式的“泥巴狂奔”。有的跑友还爱晒晒家乡特色,比如越野跑中穿的“火锅”鞋、喝的“养生”汤、配的“乡村”风帽,奇怪不奇怪?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告诉世界:跑马拉松,别只会默默练,得“地摊”文化都能融入进去才是真爱。
第五类,比较“特殊”——“啥都能跑派”。这圈人啥都敢试,十几岁的小朋友跑半马,80岁的奶奶都能老当益壮,还有“搞笑跑团”专门搞奇葩装扮,比如扮成超人、撒欢兔子,甚至穿着“动物园”装好像自己就是动物园的一员。遇到这种人,别惊讶,一看就是那种“我就是喜欢折腾”的主儿。跑步对他们来说,是一种“另类”生活态度,也是一场“奇幻冒险”。
第六类,当然少不了“望女成凤”类。这类人多半抱着“打卡”心态,朋友圈里晒成就感爆棚的完赛照。而且他们的动力来源多半是“争取家人认可”“朋友圈点赞数”飙升,以及“他人羡慕”。他们每一场比赛都像是一场“努力的证明”。没啥炫耀的,他们像个“追求梦想”的小粉丝,越拼越勇,越坚持越牛逼,直到成功刷屏的那一刻到来。
最后一种,可能最“硬核”——“心理战士”。这帮人比赛中动不动就开始“内心戏”大戏:跑一半突然思考人生、和自己对话、甚至怀疑人生——“我真的能行吗?”“为什么我今天非得遇到这堆堵车?”“我去尼玛这是在跑马还是在做心理建设?”他们的内心戏比剧情片还精彩,冲到终点时,嘴角扬着一抹“世上无难事,只怕有心人”的笑容。这就是精神力爆棚的跑马浪人,笑看“人生一马”,不输一分。
其实,跑马拉松就像人生的缩影,各有各的奇葩与精彩。不管你是哪一类人,千万别忘了,跑步不是比赛,而是一场自我挑战的狂欢,跑赢自己,才是更大的胜利。至于最后跑成什么样,你在跑道上拼搏的样子,是不是也和“神采飞扬”画面差不多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