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和面水温度低,面团发酵不完全。一般来说,和面水随季节气温的不同而变化。和面水温度过低,不能催化酵母或老面的菌体,产生不多的气体,说是发面,其实是“半死不活”的状态。
1、开水上锅蒸,温度高,内部的气体受热膨胀,馒头、包子就能变得又大又圆,口感松软。蒸熟后的馒头不要急着拿出来,遇到冷空气会回缩、塌陷,影响口感。蒸熟后焖5分钟出锅。
2、步骤如下:在温水里加入糖,不要太多,馒头太甜反而不好,加糖水水和面揉成圆的基本就算馒头了,但是不要太大,热胀冷缩,太大也不美观。
3、需要注意二次发酵很关键,当面团揉成型后,还可以放到蒸笼上再次发酵一会儿。二次发酵对于成品的松软度有很大的作用。
4、面粉选择:选择适合蒸馒头的白面粉,可以加入一定比例的低筋面粉或者玉米淀粉,这样 *** 出来的馒头口感会更加松软。
5、面粉选择:选择适合蒸馒头的高筋面粉或中筋面粉,这样可以使馒头更加松软和有弹性。揉面和发酵:揉面时要充分揉匀面粉和水,并且揉面时间要充分,至少揉10-15分钟,使面团的筋力充分发展。
*** 在碗里放300克面粉,另一个碗中准备150克温水 然后在温水中加入3克酵母,3克大概是一个矿泉水瓶盖一盖。往温水里加10克白糖,用筷子搅拌均匀。
馒头表面起皮咋解决 恰当把握面团的揉制程度 不同品质的面粉,应采用不同的揉制时间和力度,面粉的筋力越强,面团的弹性越大,需要越长的揉制时间和较大的揉制力度。
和面不充分,酵母混合不均匀,面团在发酵过程中酵母产气不均。建议酵母使用前建议先用温水溶解,这样不仅可以活化酵母,而且也利于酵母和面团混合均匀。
取出一块面团,再次揉面,此刻如果发现面团稀了一些也没有关系,适当在案板上铺撒干面粉,混合揉面,可解决这个问题,而且这样的馒头口感更绵实。揉好的面团进一步把它滚搓并整型成长柱状。
为了达到这个温度,根据气候的变化,发面用水的温度可作适当调整:夏季用冷水;春秋季用40度左右的温水;冬季可用60~70度热水和面,盖上湿布,放置在比较暖和的地方。
1、馒头起皮起泡一招解决 控制发酵程度来解决馒头起皮起泡的现象。
2、笼布沾湿,挤净水,馒头底部沾面粉,放在笼布上蒸,不容易沾。但是也要注意一点,就是布不可太湿,更好是先浸湿,拧干,放置3分钟更好。还有一个就是在笼布上醒发的时间要短,不然还是会沾的。
3、馒头表面起皮咋解决 恰当把握面团的揉制程度 不同品质的面粉,应采用不同的揉制时间和力度,面粉的筋力越强,面团的弹性越大,需要越长的揉制时间和较大的揉制力度。
1、面团发酵的过硬 在发酵面粉的过程中,我们有可能面粉与水的比例使用不对,导致面团发酵的过硬,而过硬的面团在 *** 成馒头坯以后,在蒸制过程中它的面团内部缺水,也有可能使馒头的表皮鼓起,也就出现了馒头起皮的现象。
2、馒头起皮是碱放得多了。碱大了蒸出来的馒头就会开花了。判定发面的简单 *** 是:揉面的时候面不粘手,粘手的话说明碱少了。还有就是面揉匀之后,用刀切开一个横断面,看断面上的气泡孔是否均匀。
3、这种现象会有几个原因,一个是面比较软,蒸馒头的面要结实一些,山东这边的馒头还要在醒发后呛面,反复加面反复揉,做出来的馒头特别白有嚼劲而且不会塌陷起皮造型饱满。
4、蒸出的馒头起皮,也叫皮皱或皱皮,其实它的隐患是存在于工艺上。发面时“菌种”量过少,面团醒发不到位。现在很多人都是用酵母粉发面的,酵母也有保质期,若过了保质期酵母就会失去活性。
5、:与原始面团的可塑性拉伸程度有关,原始面团的拉伸程度越大,后期可以形成的馒头皮就越薄。2;这就可以变化为,与在揉原始面团的过程中,所做的功夫多少有关。
6、之一种现象:馒头表面有皱纹且皮薄,这种原因是馒头在上蒸炉时,面团的含碱量高,又因馒头剂子的醒发度不够或者说醒发的时间太短,再加上蒸炉的蒸汽催的急。
*** 在碗里放300克面粉,另一个碗中准备150克温水 然后在温水中加入3克酵母,3克大概是一个矿泉水瓶盖一盖。往温水里加10克白糖,用筷子搅拌均匀。
馒头起皮起泡一招解决是控制发酵程度来解决馒头起皮起泡的现象。馒头起皮起泡有以下原因:和面前,酵母或老面与面粉没有充分混合均匀,导致在面团发酵过程中,面团中气泡大小不—,从而导致馒头皮层分离,或者表皮起大泡。
和面不充分,酵母混合不均匀,面团在发酵过程中酵母产气不均。建议酵母使用前建议先用温水溶解,这样不仅可以活化酵母,而且也利于酵母和面团混合均匀。
馒头表皮出现起泡现象是这些原因引起的,避免这些问题就可以解决馒头起泡。